金融海嘯憂失業 恐慌症患者倍增

新竹地區一名35歲的金融業職員自五二○後受景氣影響,對工作產生危機感,擔心被裁員,日前開始胸悶、心悸,有時候手還會抖。某日開車時突然心跳加速、胸口緊繃,冒汗、手腳發麻,以為心臟病送醫急診,後來診斷出罹患恐慌症。

衛生署新竹醫院精神科醫師詹仁輝表示,患者回想當天發作的可怕經驗,愈想愈恐怖,之後要開車上路都有恐懼感,開車速度稍快些,就開始有要發作的感覺。求神問卜,以為自己「卡到陰」,花了許多錢,結果也沒有改善,才想到去看精神科。

經醫師開立藥物給患者服用,並安排進行心理治療。兩個月後症狀明顯改善,不過開車仍有恐懼感,目前持續治療中。

恐慌症在精神科門診中並不多見,據統計,盛行率在3%左右,女性多於男性,通常在30歲左右發病。患者會在無預警的情況下,出現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冒汗、手抖、發麻、頭暈等症狀,有的患者甚至會有快死掉的感覺。

這些症狀,會讓人以為是心臟或胸腔的疾病。在恐慌發作初期,多數患者痛苦害怕,都會趕快去掛急診,檢查結果卻一切正常,讓患者感到困惑,覺得「我症狀這麼嚴重,居然檢查是沒病?」

◎有一半以上的恐慌症患者,同時會有懼曠症。

所謂「懼曠症」指的是患者會害怕處在不容易逃離或求救的情境,如本案例患者就害怕開車,擔心再度發作。有些人會害怕到人多的地方,如車站、大賣場,甚至不敢搭乘公車或飛機。

這種恐懼感,會影響到病患的能力與生活品質,部份病患因此併發憂鬱症或酒精濫用。恐慌症的病因,與腦部掌管情緒的區域,如杏仁核、藍核等構造功能失調有關。患者的腦部,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分泌不全也是病因之一。

◎治療上,應以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雙管齊下。

目前藥物以抗憂鬱劑為主,輔以短期的鎮定藥物,可以緩解恐慌症狀,配合認知行為心理治療,教育病患對疾病的認知,打破恐懼的循環,並學習深呼吸、肌肉放鬆等方法。

本文引用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lin3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