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精神科醫師陳國華自殺後,在媒體上引發許多討論到門診來的病患也反過來開始關心我:

「連負責治病的精神科醫師都自殺了,那我們怎麼辦?

「林醫師,你要好好保重自己,心裡有什麼不舒服要說出來,不要想不開ㄋㄟ」

「醫師,你不可以丟下我們不管哦!」

「你每天聽那麼多病人倒垃圾給你,醫師你怎麼調適自己阿」

憂鬱症患者確實會受到名人自殺事件的影響。國內最知名的自殺研究學者鄭泰安教授,在2005年倪敏然自殺事件後觀察,該年五月倪敏然事件發生後,在媒體大幅渲染報導下,國人自殺死亡人數竟竄升至467(相較於該年四月份,只有390),憂鬱症患者也因此被媒體貼上標籤,憂鬱症在世人眼中,好像突然成了一種新世紀絕症。

教授依據調查結果,在重要國際期刊發表文章--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並出版「媒體與自殺--自殺可以預防嗎?」。

我們以『copy cat』來形容媒體過度報導自殺事件的模仿效應。最近又有一名年輕精神科醫師疑因壓力過大燒炭自殺了,醫師也是平凡人,也會有脆弱的時候。希望台灣的媒體朋友,能將此案例視為單一個案來報導,並本著WHO在西元2000年提出媒體報導自殺事件的「六不、六要」原則,不要再讓這起事件造成病患的恐慌或模仿效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lin3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