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報導:『國內醫界調查研究發現,近半數年輕網路成癮者合併憂鬱或物質濫用現象,「網路成癮」不該單純視為個人嗜好,應列為「疾病」診治。』

『從西元2005至2009年,高雄醫學大學針對高雄縣市數千名國高中生及大學生,深入學校問卷訪談及醫生確診方式調查研究,再整理分析發現,國高中生網路成癮率約在10%至16%間浮動;生活比較自由的大學生網路成癮增加,在10%至20%間浮動。』

美國匹茲堡大學心理學家,設定了八項檢測標準,來檢測是否具有網路成癮症。只要符合其中五項,便診斷可能患有「網路成癮症」,加上每周上網時間超過四十小時,便更加確定已經患有「網路成癮症」了。

以下是八項檢測標準:
一、全神貫注於網際網路或線上活動,在下線後仍繼續想著上網的情形。
二、覺得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在線上才能獲得滿足。
三、企圖減少或停止使用網路時,會覺得沮喪,心情低落易發脾氣。
四、多次努力想控制或停止使用網路,但總是失敗。
五、花費在網上的時間比預期的要長久。
六、為了上網,寧願冒重要的人際關係、工作或教育機會損失的危險。
七、曾向家人或朋友或他人說謊,以隱瞞自己涉入網路的程度。
八、上網是為了逃避問題或釋放一些感覺,諸如無助、罪惡或焦慮、沮喪。
許多家長納悶為何小孩上網後六親不認,功課、社交、家庭活動都被打亂?網路到底有何魔力?家長因此”被迫”強力阻止小孩上網,造成家庭氣氛緊張,智慧型手機普及,隨時能上網,更惡化類似貓捉老鼠的戲碼。

網路的虛擬世界,吸引一些在現實生活中較內向或社交困難,互相以老公、老婆互稱,有時候這種網路性愛(Cyber sex),讓人分不清現實與虛擬。我們更擔心一種稱做網路「性」成癮的症狀,大約占五分之一,青少年對性充滿好奇,色情網站誇張的性引誘,讓許多人沉溺其中不可自拔加上社交網站推波助瀾,有些家長甚至覺得只要看到電腦就變得焦慮,擔心會得到網路恐懼症。

長期沉溺於網路世界,有可能出現社交退縮、食慾不振、失眠、空虛感、焦躁不安,如果不積極介入,其實非常有可能演變成憂鬱症,對於擔心變成網路成癮者,目前雖然沒有固定的治療模式,但可以透過量表做自我檢測,必要的話,請一定要轉介心身科做進一步評估,以免病情惡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lin3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