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到過我部落格拜訪的朋友說:「你現在怎麼都不寫小故事,只貼掛了你名字的新聞?」
除了雜事太多,比較無法靜下心來寫東西,我也想告訴大家,這陣子的相關媒體報導顯示了一件事:台灣人的不快樂不再是祕密,而是一個需要去正視和面對的課題!
壓力和憂鬱可說是現代百病之源,台灣一年有五千人因為憂鬱症而自殺,而憂鬱的不只是青壯年和老年人,連小學生都有一半覺得自己不快樂,其中甚至有20%已經出現憂鬱症狀。
外界對憂鬱症狀的忽視,以及對待憂鬱症患者的錯誤態度,導致病患經常陷於自責情緒中,萬一又遇不到和自己「氣味相投」的醫生,很容易就擅自停藥,反而讓症狀更加嚴重。
從事精神醫療工作十八年,這幾年又投入憂鬱防治的推動工作,我深深感覺到一種矛盾性,那就是,憂鬱的人很多,但大家偏偏又覺得得憂鬱症的人不夠可憐!在公益相關活動的補助中,心理健康和憂鬱症一直是較少受到關愛的一塊,因為,這群人好手好腳,不像植物人和肢體障礙者那樣行動不便,也不需終生與怪病為伍,更重要的是,這群出問題的人,有不少還是來自經濟狀況寬裕的社會中高層階級。
不過大家要知道,憂鬱症患者一旦康復,很快可以回歸到社會體制中生活,繼續為社會貢獻個人生產力,這樣的投資報酬率是很高的,也一樣是看得見的。
我們在南部推動憂鬱防治這幾年,已經慢慢地感受到民眾觀念的改變,一方面是媒體對此議題的報導,另一方面就是因為經濟不景氣所造成的社會氛圍,也讓許多人開始尋求協助。這是可喜的現象,也是我們繼續努力下去的動力!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