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並非純然的絕對,總有許多獨特的例外;在生與死的臨界上,一些人曾經突破限制,奇蹟似的往返於這一條單行道上。這是目前無法解釋的生命現象,也是人類對生命歷程不可多得的經驗。」『超越生命系列』。

 

1975年雷蒙‧慕迪博士(Raymond Moody, M.D.)出版「來生(Life After Life)」,首次提出「瀕死體驗(The Near Death Experience, NDE)」,引起世人對這個千古難解之謎的重視。

 

1981年心理學家甘尼斯‧林(Kenneth Ring)創立「國際瀕死研究學會」(IANDS),同年蓋洛普民意調查,全美有八百萬人有NDE1994年修正為一千三百萬人曾有瀕死體驗。醫學界不得不承認此現象確實存在。

 

布魯斯‧葛雷森醫師(Bruce Greyson, M.D.)與麥爾文‧摩斯醫師(Melvin Morse, M .D.)開始以科學的方法做系統地研究分析,二十年來陸續發表在著名的醫學期刊上。然而,天天面對死亡的醫療人員,卻無法接受人類共同經歷的瀕死體驗,不論種族、地域、宗教、年齡、性別、職業、社經地位,瀕死體驗發生歷程,即共同體驗項目,一致性相當地高,更引起大眾的好奇與關注。

 

2001年十一月,台灣精神醫學會年會發表「您相信瀕死體驗嗎?瀕死體驗初探。」首次對台灣醫界介紹瀕死體驗。2002年七月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成立「台灣瀕死研究中心」,並推估台灣地區約有十二萬人有瀕死體驗。2003年十一月出版第一本本土瀕死體驗者專書「重新活回來」。

身為臨床醫師,更在乎瀕死體驗的後續效應(After Effect),安寧病房及重症患者對死亡的恐懼不安,是否可以藉這群所謂進化的人類,來減輕由死亡帶來的某些必然痛苦?

 

瀕死體驗仍存在太多的未知與不解,目前努力的方向,在尋求科學客觀的證據,讓醫學界乃至整個科學界早日正視瀕死體驗的研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lin3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