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從國外留學十年的光環, 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 “Lily, 為什麼你想要回來, 在國外工作生活不是很好?” 一方面是因為我原本就很喜歡台灣這個環境: 台灣吃東西很方便, 買東西很便宜, 不用加稅也沒有匯率的問題, 也許賺的少少的, 可是經濟不景氣,住家裡的好處是全部的錢都可以存起來做為自己的未來資金。另一方面, 一家人終於可以天天看到對方, 不用在遠距離天天越洋電話。東方人還是重視家庭, 陪在爸媽身邊多少感覺到自己有盡到孝道。最終,把自己所學的貢獻在自己生長的土地上,回饋給自己人。

 

進入忘憂草之後,從一個剛畢業不久的碩士生,接下了一個又一個的會務,經歷過我最陌生的會計,也挑戰了很多自我成長的課題。考上心理師, 帶讀書會團體, 認識志工病友把團隊連結在一起, 做我最喜歡的心理諮商, 到最近的對外面心理諮詢資源機構的參訪, 與準備對外團體的壓力管理,溝通,心理方面的演講。彷彿我跟忘憂草一起成長,經歷過大大小小的課題。

 

在林耕新主任的帶領, 創新遠景及持續的鼓勵之下, 我們忘憂草將持續擴大服務更多需要幫忙的人, 在我們的見證下, 已有許多的憂鬱症病友在忘憂草的這個支持傘下恢復往日的笑容, 回到以前的功能。也希望有更多有能力 對這個社會想要付出一點心力的人,加入我們忘憂草讓我們越來越茁壯!

drlin3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時健康 陳怡君/台北報導

上班很辛苦據勞工委員會勞研所日前公佈一項職場的調查報告顯示,工作越疲勞,工作滿意度就越低,自覺健康不好的比例也更高,有四成上班族自認健康狀況不佳,主因來自工作、生活壓力太大,其次是工作時間太長。其實,心理壓力及身體疲勞容易使心理、身體健康亮紅燈,憂鬱症也容易在此時找上門。

 

高雄凱旋醫院社區精神科主任林耕新指出,在職場上,常見許多長時間工作的上班族有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症狀,其中部份症狀與憂鬱症相似,表現類似感冒。這些疲勞的上班族們會覺得喉嚨痛、不舒服,感到疲倦、睡不好、精神不濟、食慾不振,即使吃了感冒藥也無法改善。其實,這些表現是身體過度疲累的警訊,並非感冒所致。

drlin3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林永富報導)

 

經濟景氣不佳,受到股票、連動債、保險、房地產近來金融風暴影響,有些精神科求診人數增加。高雄凱旋醫院林耕新主任、萬芳醫院陳永興醫師都指出,近來一些保險業務員和銀行理財專員,被客戶不斷追問壓力大到前來求診,人數明顯增加。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方勇駿醫師、台北榮總公關室則表示,沒有明顯增加的情形。

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陳永興指出,近來求診人數增加約近三成。他建議,過慣優裕生活的人,面臨經濟景況不佳時,應調整生活方式,必要時也要向專業精神醫師求診。

陳永興表示,焦慮、憂鬱都是輕微的精神疾病,近來因為景氣狀況不佳,股市跌跌不休,加上政治紛擾,導致出現焦慮、憂鬱現象的民眾增加而上門求診。林耕新也說,整體經濟、毒奶粉事件,使得民眾出現焦慮現象,尤其是最近很多銀行理財專員、保險業務員、房屋仲介,甚至還有公務員因購買連動債虧損,門診明顯增加。

drlin3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內憂鬱症發生率激增,6年間成長近3倍!

國內有190萬人飽受憂鬱症之苦,但積極尋求治療不多,健保資料統計發現,憂鬱症患者治療提早中斷比例高,1/3僅就診一次,精神科醫師指出,若未掌握發病後90天的治療黃金期而提早中斷,未來復發比率是沒有提早中斷的6.5倍。憂鬱症患者中斷治療又以女性、年輕人居多,另從看診科別、使用藥物,也會影響回診意願。健保資料顯示,憂鬱症患者首次看診選擇精神科,近7成會有第2次回診,1個月內回診率也超過5成;若首次在非精神科就醫,第2次回診率不到6成,1個月內回診僅剩4成左右。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張家銘醫師指出,憂鬱症的治療最好應維持69個月,甚至1年以上,尤其是發病後的90天內是黃金關鍵期,根據統計,若連續90天以上都使用抗憂鬱劑,復發率只有5%左右,相較之下,用藥未滿90天便中斷治療者,高達35%可能復發,兩者相差近7倍。

44歲的楊先生曾為憂鬱症所苦,剛開始壓力來自於工作,久而久之,與太太的關係也逐漸緊繃,他慶幸自己一開始就先求助於精神科,把握金治療期,在藥物協助,自己也敞開心胸配合治療,現在已戰勝憂鬱症。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賴德仁則以「說!就對了!」的衛教手冊,教導憂鬱症病友認識憂鬱症以與醫師配合,面對治療,並提供親友適當舒壓方式;高雄市忘憂草憂鬱防治協會會長暨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社區精神科主任林耕新說,許多人往往希望「藥到病除」,他提醒通常開始使用抗憂鬱劑時,副作用多半於第1周出現,症狀改善要到第2周之後才比較明顯,過快停藥,還可能造成病情惡化。

drlin3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內約有一百九十萬民眾籠罩於憂鬱情緒,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家銘分析健保局資料,從一九九七年到二○○四年,十八歲以上憂鬱症就診率從千分之二點八,急速攀升至千分之八,增加三倍,但三成五患者就醫一次就不再回診,未能掌握發病後九十天的黃金治療期,影響治療結果,很難脫離憂鬱症深淵。

 

四十四歲的陳先生在銀行上班,明明有著人人稱羨的工作,三年前卻無來由地憂鬱,情緒灰暗,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他曾去廟裡收驚,也試著從事戶外運動,但還是感到無窮盡的沮喪,甚至想要跳樓輕生。

 

他第一次到高雄市立凱旋醫院就診時,社區醫學科主任林耕新一句:「放心,你一定會好!」讓他當場掉下淚來。治療三個月後,憂鬱症明顯改善,再觀察三個月,林耕新認為陳先生幾乎已完全康復。現在陳先生工作之餘,擔任志工,幫助其他病友。

drlin3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台北訊)根據健保資料統計,國內十八歲以上的憂鬱症發生率,從19982004年,翻升了近三倍,盛行率更成長近七倍,推估全台有一百多萬人生活在憂鬱的陰影下,但其中可能僅十六分之一的人完成治療,病友在自行停藥後會增加6.5倍的復發機率。為提高國內憂鬱病友偏低的回診率,有效增加病症緩解機會,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提醒,必須醫師、病友、家屬三方面共同努力配合,以促進病友的順從性,幫助他們早日重返喜樂人生。

然而多數病友家屬因對於疾病、治療過程及藥物了解有限,往往反成治療阻力,甚至錯過了病友求助訊號,釀成終身遺憾。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教授表示「自殺防治通報關懷系統」資料中有近七成企圖自殺人次在經通報後接受不同程度的後續關懷,挽救寶貴生命,同時他也指出今年以自殺的高危險群為對象之「自殺守門人123」等計畫,都希望能夠避免缺乏了解與判斷所造成的遺憾。


有鑑於基層醫療網的完備影響憂鬱症的防治成效,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多年來一直將基層醫療網的建構與教育工作列為重點。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陳喬琪教授說明,透過基層醫療網的建置,病友在第一時間內將獲得有效的診治與轉診,讓防治工作能夠推廣到社區的每個角落。對希望更了解憂鬱症防治的民眾,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賴德仁教授建議可以透過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喜博樂SEBoD推動小組規劃的喜樂月系列活動,對憂鬱症有正確的認知及了解。

drlin3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主教和基督教都有類似的驅魔儀式,5年前的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也曾替民眾驅魔,到底這儀式真的能解除病痛、消災解厄嗎?精神科醫師認為,這是屬於心理治療的一種,和台灣的收驚等民俗療法類似,求心安的作用大一些,真正有病痛還是得看醫生。

電影裡大法師的驅魔場景,看來令人毛骨悚然,不過類似的驅魔儀式,事實上,在天主教和基督教普遍存在,像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5年前就曾為一名少女驅魔,到底什麼是驅魔?屬基督教的台灣牧師當場示範。

台灣牧師許榮彰:「耶穌像光照在我們弟兄身上,你恩照他,讓他看到光,眼睛要明亮,全身就光明亮。」

牧師說,只要用手指為民眾按壓,聖靈的力量就會進入被驅魔者的身心靈體,讓對方有脫胎換骨的感受彷彿重生,不過驅魔能真的除病痛嗎?精神科醫師林耕新:「他是不是一種集體的催眠狀態,所以當時的氣氛,確實這種暗示性會更強烈。」

醫師認為宗教驅魔儀式,其實和台灣乩童起乩、收驚等民俗療法類似,都有催眠意味,屬心理治療的一環,有沒有效果很難用科學印證,不過,有病痛在身,還是找專業醫師比較保險。

drlin3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午接受Kiss Radio訪問,想起多年前還是小住院醫師時,主治醫師指派我接受電台電話訪問,當時也不知道受訪內容,趕緊將車子停在路旁,一邊翻閱手上僅有的資料,強忍緊張情緒,想到現場全國直播,不禁小小的佩服自己當時哪來的勇氣。

十幾年下來,大大小小的演講超過幾百場,電視電台採訪也多(此乃社區精神科的職責,躲也躲不掉),因而練就一身臨場應付的偷懶功力,KissRadio記者曉荷說口條很好--no NG,諸不知這乃多年磨下來的一點點小功力,至今則習以為常。

今天談到最近超夯的話題--壓力管理。大家想到壓力總是想要紓解或減輕壓力,甚至極力想逃避壓力。回憶1999年到美國史丹福(Stanford)大學進修期間,當時美國當地環境早已注意到矽谷地區高科技人的壓力管理問題,壓力處理專家提出Eustress的概念,中文翻成"優質壓力",實在佩服翻譯的人,竟能令此一專有名詞如此傳神!"優質壓力"最重要的概念是所有的壓力都是好的,端看你如何運用它。壓力的來源並不重要,如何看待壓力,才是決勝關鍵。

 聖嚴法師的人生格言對壓力管理做最好的註腳:正向解說,逆向思考。當你把壓力看成助力,人生將會產生重大變化。

 

drlin3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2003年美國十四個地區醫學中心展開一個大型研究計畫STAR*D(Sequenced Treatment Alternatives to Relieve Depression),研究目的在尋求門診重鬱症(無精神症狀)病患接受抗鬱劑SSRI治療效果不佳的替代方案,包括十八個基層醫療單位和二十三個精神醫療機構,研究的可貴之處在於實驗的設計以臨床實際治療狀態(Real world)下收集個案,不用對照組也不固定治療劑量,完全以治療需要為考量,所得到研究資料分析結果也自然最能反映臨床實務,因此受到精神醫學界的廣泛注意,並提供大量臨床資料供後續研究。

許多研究顯示重鬱症和心肌梗塞、心絞痛、冠心症、心臟衰竭有關,而憂鬱症狀會增加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疾患的發生率。相同重鬱症診斷患者的症狀表現常出現不同(例如:失眠和嗜眠),合理推論下,重鬱症患者是否罹患心臟病,應有不同的憂鬱症狀表現。

 

本篇研究目的希望探討STAR*D個案中罹患心臟疾病與否,和哪些憂鬱症狀有關。在參與研究4041個案經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同時罹患重鬱症和心臟疾病者比較會接受基層醫療單位治療,家族中罹患重鬱症者較多,同時憂鬱症狀比沒有罹患心臟病者稍微嚴重。更重要的,精神醫學文獻首次發現重鬱症患者有兩項憂鬱症狀和心臟疾病有關,自主神經亢奮(包括:心悸、顫抖、眼睛模糊、出汗、呼吸困難、胸悶等症狀 )和早醒型失眠

 

drlin3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氣差憂鬱民眾增 防治團體電話滿線

全球景氣滑落,股市大跌,許多行業裁員減薪,民眾憂鬱傾向也跟著增加,憂鬱症防治團體肯愛協會統計,今年接獲來電請求協助的電話,比去年增加1.86倍,幾乎天天電話滿線。

肯愛社會服務協會與台灣大哥大基金會共同推動憂鬱症防治服務,比較今年與去年1至9月同期的求助來電數據顯示,去年7444通,今年增加1.86倍,有1萬3900通,顯示國人的情緒壓力正逐漸增高。

肯愛協會秘書長蘇禾說,協會最近接獲的求助電話很多都是因為投資股票虧損,或是因失業而產生的情緒恐慌及焦慮,有些則是對不景氣現況大為不滿,不斷的憤怒批評。

蘇禾說,有人提到公司強迫員工天天加班到晚上9時,但無加班費,明知違反勞基法,但時機太差,員工為保住飯碗,敢怒不敢言,心情變得很糟,也有一些已有憂鬱症史的人,面對大環境不理想,加上最近天氣變化,病情加重,電話中一句話也不說,只是一直哭泣。

drlin3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