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y 04 Wed 2011 16:24
5月社區心理健康系列講座
- Apr 08 Fri 2011 09:53
忘憂草憂鬱防治協會100年度召募志工
100年度高雄市忘憂草憂鬱防治協會
第一梯次心理健康專業志工招募&培訓
一、 目的:推動本市心理衛生初級之預防及落實工作,提昇社區民眾紓壓機制並
在地深耕服務居住之區域,達到個人社區重視心理健康和服務之成效
二、 指導單位:行政院衛生署
- Mar 30 Wed 2011 10:48
災難過後的心理調適
2010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發生千年僅見芮氏9.0的強震,後續引發的大海嘯和核輻射外洩危機,透過媒體傳來災區浩劫後的殘破景象,震撼全球,不禁想起台灣經歷過九二一地震、八八風災小林村滅村後,災民心理的創傷到現在都無法平復。
日本民眾在大災難後,展現超乎人性的堅韌性格與自制力,除了讓全世界深感佩服外,我們不免擔心在過度壓抑下隱藏的心理壓力,何時會潰堤?
當發生大災難時,媒體扮演重要的穩定力量。幾天來,我們沒有看到災民呼天搶地的激情畫面,沒有反對黨落井下石的惡意叫囂,更沒有要求誰誰一定要到災區,我們看得更多民眾互相打氣,彼此照顧,積極活下去的畫面,不斷傳送世界。日本媒體高度成熟的新聞報導,最值得台灣媒體學習。
這幾天,受日本地震影響的病患卻增加不少,失眠、過份焦慮、恐懼不安、憂鬱、頭暈,甚至出現災難式思考,少數幾位曾經歷九二一地震及八八水災的個案,也出現類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例如:過分警覺、逃避、易受驚嚇、噩夢連連等症狀,對於身心症患者,建議不要花太多時間在日本地震新聞,更不要熬夜緊盯電視,生怕漏了那個畫面,應該要維持正常作息,如果已有症狀變化,則應儘快就醫,以免病情惡化。
地球暖化日益嚴重,未來人類必然要面對更多災難,日本即將遭遇更多重建的艱苦挑戰,對於自我壓抑性格強烈的日本民眾會感到無助、沒有希望甚至罪惡感,自殺率也會增加,心理衝擊日益嚴峻,災後如何重建心靈,必將考驗日本心理精神學界。我們很僥倖未經歷如此浩劫,但必須把握此次難得的學習經驗,好好檢討我們是否準備好要面對災難了嗎?
- Mar 15 Tue 2011 08:51
可遇不可求-能量養生班
- Mar 04 Fri 2011 09:37
養生先養心,補身先補腦
- Feb 18 Fri 2011 17:22
鬧中取靜,席地而坐
- Feb 15 Tue 2011 14:04
音樂療癒團體課程
- Feb 15 Tue 2011 14:03
忘憂讀書會:當下,繁花盛開
- Feb 10 Thu 2011 14:18
自3/1起看診時間更改囉~~
- Jan 21 Fri 2011 22:08
認識畏懼症
畏懼症在所有接受精神科治療的案例中所佔比例不高,而且超過半數為懼曠症病人。畏懼症可分為:懼曠症、社交畏懼症、單純畏懼症。
畏懼症和焦慮症或恐慌症不同的是畏懼症的害怕死懼有特定的物體或情境,而後二者則屬漂浮性焦慮或無法預期之害怕,通常又伴隨自主神經症狀,如冒汗、心跳加速、呼吸困難。畏懼症和強迫症又有根本不同之處,畏懼症通常表現逃避行為,強迫症患者則更常出現想要克制強迫行為,而不是逃避它。
社交畏懼症指害怕在公眾場合出醜或被羞辱,因此急於規避它;懼曠症在人潮、橋樑、隧道或交通工具,害怕獨處,出現無法脫逃的感覺;單純畏懼症則是對某種物體或情境持續而不合理的懼怕,希望躲避它,這類畏懼症害怕的對象,可能為動物(蛇、蜘蛛、蟑螂...)、飛塵、高度、疾病、打雷...,不一而足。
關於畏懼症的病人在就醫前已“忍”很久了!而臨床觀察也發現越晚發病者預後越差。單純畏懼症發生最早,而懼曠症大約在25到30歲發生,嚴重者會造成社會功能障礙。畏懼症慢性化後會引起續發性的憂鬱症狀,包括情緒低落、失眠、無助感、無望感,甚至出現自殺意念,工作、人際關係皆受影響。
畏懼症致病因子包括生理、心理及環境等面向,因此治療也應該從多方面著手。首先藥物治療上,文獻記載多為治療懼曠症患者,目前以三環抗鬱劑和血清再吸收抑制劑(SSRI)類抗鬱劑為主。研究顯示,行為治療對畏懼症有相當的療效,尤其是系統減敏感法最廣泛使用,另外,洪水法、實況暴露法、肌肉放鬆訓練,對病情也有幫忙。在心理治療方面,以支持性心理治療較為有效,給予情緒支持,而團體心理治療,也能藉彼此分享扶持,加強人際互動關係,減輕疾病的壓力。總之,畏懼症在臨床上一直是under-estimated, under-treatment,對病患及醫療人員,均應有長期抗戰的快心與毅力,施以多面向的治療,期能改善畏懼症所造成的失能(disab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