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每週三晚上 700 830

【地點】耕心療癒診所2樓

       (左營區曾子路332號,左營國中正對面)

【主辦單位】高雄市忘憂草憂鬱防治協會、耕心療癒診所

【協辦單位】高雄市原生植物園創價協會

drlin3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指出憂鬱症的治療,以藥物治療加上認知行為治療效果較佳。但是完整的認知行為治療往往需要臨床心理學家耐心的指導和憂鬱症病患願意認真配合,始能完成一系列複雜的療程,包括填寫各種表格,辨識負面思考,駁斥自動化思考,建立正確認知基模,對於已經鬱悶不已且缺乏動機的患者,簡直是另一種折磨,有時更因無法完成指定作業而加深自責感。

  筆者將多年前在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習認知行為治療的心得加上臨床經驗,發現只有以更簡單方便的方式介入,病患才會接受,因此改良一個極為簡單易填的快樂指數週記,大量運用到門診病患,發現臨床效果甚佳!

  執行方式如下:每天於早餐後、午餐後、晚餐後、睡覺前共四次,分別記錄快樂指數,以一分到十分為量尺自評快樂分數,並簡單寫下評分理由,如此一來,將會得到每日平均快樂指數,當然一周及一個月後,也會有周平均及月平均快樂指數,根據統計學原理,紀錄時間越長,快樂指數越準確。假設您的月平均快樂指數是5.6,本周平均只有4.5,您可能會檢視哪些事件造成指數下降,同理,快樂指數提高,也會清楚知道哪些事件提升快樂程度。

  根據筆者看診經驗,詢問患者某段期間的情緒狀態,往往得到「還好! 」「差不多!」「心情不好!」等籠統的回應,假如每日記錄快樂指數,醫師及病患將可以清楚地知道情緒變化以及造成變化的理由,同時根據紀錄辨識出負向思考,進而提供正向認知改變。而病患也依循分數波動,避免造成不快樂的原因,多做快樂的事件,將情緒數據化、具體化。筆者也很高興發現,許多病患為了提高快樂指數,在日常生活中漸漸地增加讓自己快樂的活動,例如:老奶奶發現看到孫子那天,快樂指數都很高,因而規定自己每周至少帶孫子到公園三天,祖孫相處的快樂情緒加上運動,幫助老奶奶戒掉長期服用的抗鬱劑和安眠藥。

如同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努力推廣的心情溫度計,隨時檢視自己的心情,筆者也希望快樂指數DIY可以介紹每一位想提高快樂力的朋友。

drlin3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親愛的朋友們,

您是否常常為了看醫生卻不知道要從何找起呢?!

DocHos尋醫網,從南到北不管是醫院、診所、醫生,

都可以從裡頭搜尋您要的資訊,

耕心療癒診所 也在尋醫網裡囉,

drlin3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有多大的力量改變自我,才足以影響周遭家人的思考及行為?當然是這個轉變的角度要夠大,轉變的力量從何而來?對我而言是遇到的困難要夠大、痛苦要夠深,轉變才夠大。

打從這個麻煩進入我腦海到最後佔據我的生活,甚至最後除了工作時間以外,無時無刻想的就是這個麻煩,只不過幾個星期的光景,就主宰了我生活的全部情緒,剛開始只是麻煩,因為只是偶而想起;再來是困難,因為我無法解決;最後是痛苦,因為我身陷其中,無法自拔。上班時有工作要忙,算是好的;下班後吃飯時、洗碗時、與小孩對話時……到上床睡覺時,都在想這件已經成為令我痛苦的事,“我該怎麼辦?”“我要怎麼做?”“做什麼?”一直在腦海裡自問自答,但仍就理不出頭緒,找不到答案,到最後的情況當然是做事心不在焉,什麼事都不想做,甚至失眠了。那種無力、無奈、無助、痛苦及挫折種種負面情緒排山倒海而來,甚至淹没吞噬了我,最後我只陷在萬劫難復的痛苦深淵裡,無可自拔。

但就在又一個失眠的夜晚裡,我突然想到:我不要再繼續想下去了,因為這件事想起來好痛苦,我不想要再繼續痛苦了,我要停止再繼續想的念頭,我是不是可以不要再想了?我可以選擇不想這件事,總行了吧!好,那不想,要想什麼呢?因為如果不想別的,不找別的事來讓自己做,這件事在腦海裡又回來攻佔,好像已經變成它的地盤,我現在要很努力跟它對抗,那就看一下是否有我愛看的電視節目?還是有本我想看的書?我想做的事?想找個人聊聊天?任何事,只要可以不要再去想“那件事”的任何事都可以。

剛開始,看本書用了一小時,其它三小時還是在想“那件事”,所以就是“不痛苦”一小時;“痛苦”三小時,自己再想想,既然“不痛苦”都可都有一小時了,為什麼不能變成二小時?變成三小時?所以,我就去找了更多可以“不痛苦”的事來做,讓“不痛苦”的事慢慢增加;隨之“痛苦”就慢慢減少,因為“不痛苦”的感覺經驗良好,所以就會想要再持續。最後,腦袋裡不再出現“痛苦”的事,都只剩下“不痛苦”的事,這時才發覺“不痛苦”的事,其實就等於“喜悅快樂”的事,自已突然恍然大悟了起來,原來,這就是轉念,這就是改變自己的過程

以前的痛苦是自找的,因為是自己想出來,也是決定自己要痛苦的;當痛苦都可以自己想了,那為什麼快樂不能自己想呢?都可以自己決定痛苦了,為什麼不能決定快樂?因為我們比較習慣壞情緒:悲傷、難過、痛苦,受周遭的人、事、物所影響,甚至連天氣的好壞都可以影響心情,天知道老天祂真是何其無辜?

drlin3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99年度高雄市社區心理衛生促進計畫

 

第三梯次心理健康專業志工招募&培訓

 

drlin3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愛的朋友們,

因10/8 林醫師至台北行天宮演講,

當天診所休診一天,

如要回診或看診,

隔天10/9(六)上午照常看診,

drlin3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上8點多兒子傳來一封簡訊:「媽媽,我撐不下去了,太痛苦我要走了,妳還有爸爸和妹妹,沒有我,妳一定可以走過的。不要試圖打電話找我,我不會接的。」怎麼會這樣呢?什麼事情讓孩子痛苦到活不下去?一向親密的親子關係,我怎麼會沒有察覺到呢!一直到警察找到孩子,已經下午3點多了,這段期間我只能用崩潰,來形容自己的心情。在家裡我痛哭不已,結婚20年先生沒有看過我哭過,他非常不捨的問我:「現在你希望孩子怎樣」「我什麼都不要,我只要孩子活著」。

     

   當天晚上帶著暴瘦5公斤,兩手臂佈滿無數割痕的兒子,找林醫師門診。唸護理科的兒子是不願去的,他認為沒有效,但因林醫師的開頭兩句話,讓他感受到醫師能理解他的痛苦,這是他唯一的一線希望,他願意接受治療與接下來的心理諮商輔導。密集治療期間,24小時陪他一起度過,看他從了無生趣、焦躁、煩悶、無奈接受、夜裡哭泣、憎恨、生氣、一直到釋懷、感謝父母給他的愛、體認到別人對他的付出,不是理所當然的,更進一步對未來燃起奮鬥挑戰的鬥志,走到這裡我才知道,老天爺還我ㄧ個比以前更懂事的孩子,我的孩子過關了。

 

drlin3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rlin3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己經迷失自己有多久了?似乎是在懷孕起就迷失了,因為永遠只記得小孩要什麼,先生要什麼,這個家需要什麼,從來沒想過“我”要什麼。一直以為人生的路,我都是有目標的,就算有迷惘過,也都很快就找到目標讓自己趕快站起來,朝目標邁進,但,現在才看清楚,那些根本不是“我”的目標,而是“我們家”的目標,從結婚開始就一直朝“我們家”的目標前進,要生小孩、要存錢、要養育孩子、要注意先生及老人家的健康......而“我”自己的目標卻總是在小孩長大後,在存夠了錢之後,在以後有時間之後......

 現在,我終於找回自己了,專注地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跟自己對話,就會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自己想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原來,做自己,並不須要等小孩長大後,等存夠錢後,等以後有時間後,現在,就可以做自己,做自己並不須要抛家棄子;其實,愛自己,就像愛這個家,愛家人一樣,是可以同時存在的,當你懂得愛自己,將更有能力去愛別人,這裡有一個重要的點,那就是先學會愛自己,就不須要等別人來愛你,就算別人不愛你,那也沒關係,因為至少還有一個人愛你,而那個人,就是自己。

如果懂得為自己而活,全身都會散發一股活力,這時,只會把注意力關注在自己身上,也只有把自己先照顧好,才能成為家人能依靠的大樹。把精神都放在家人身上,整天只注意別人有沒有把事情做好,母親及太太只等於一張不停歇的嘴;彼此是親密的家人,關係卻是一點也不輕鬆,沒人喜歡回到家卻還是像要赴戰場上般劍拔弩張的心情。關係輕鬆了,相處就容易了,相處容易了,感情就會增進,無須把自己搞的像一把火,明明是想照亮家人,為別人引路,但家人卻都怕太靠近會被火灼傷般的逃離,自己更會為自己的付出深感不值,就更容易陷在自憐自艾的情緒中無法掙脫。以前的我就像是氣球,當人家一刺,就開始洩氣,而且還無法補氣;現在的我宛如海綿,任人揉、捏、擰,我還是不會變形,當我已經把照顧自己的好心情放在第一位時,旁人的壞情緒就無法影響我,更別想左右我。

把自己的心照顧好時,就不會老是拿放大鏡去檢視別人,再來奇妙的事就來了,漸漸的發現以前在乎的問題好像頓時微不足道了起來,這時才會知道,原來這些是別人的問題,那不是我的問題,因為這時在乎的是自己,而不是別人;接下來更會發現怎麼家人都變了,變好了,看他們好像都很順眼,也沒那麼多事情要糾正,原來其實要糾正的是自己的想法。這時,我再也不是那個兇神惡煞,沒有對別人施壓,當然大家都喜歡來接近你,這是一個輕鬆自在的對待,家人間的關係就更容易親近、更緊密。這種轉變,沒有什麼大道理技巧在裡面,就只是改變自己,別人也會因為你改變而願意自我改變,就是這麼簡單而己。

 

drlin3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社區心理系列健康講座

 

【時間】每週三晚上 700 830 

【地點】耕心療癒診所2樓

drlin3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